| | |
| 1B 馮彥風家長
文章中提及的小事,是小朋友主動去完成的小事,盡顯他自身有一個愛家的心。這件事令我想起彥風小時候,剛明白垃圾要放在垃圾桶的道理時,他在公園除了放好的的垃圾,還有四圍拾其他人剩下的垃圾入垃圾桶。當其時心想,四圍的垃圾那麼骯髒,不要碰罷,我們盡量做好自己便行。正想出言勸他時,又再想其實若是每個人都似他一樣,多作一步,我們的家香港就有一個更清潔的環境,所以最後我都是選擇停下來觀察他,並事後去讚賞他這個「小事」文章中提及的小事,是小朋友主動去完成的小事,盡顯他自身有一個愛家的心。這件事令我想起彥風小時候,剛明白垃圾要放在垃圾桶的道理時,他在公園除了放好的的垃圾,還有四圍拾其他人剩下的垃圾入垃圾桶。當其時心想,四圍的垃圾那麼骯髒,不要碰罷,我們盡量做好自己便行。正想出言勸他時,又再想其實若是每個人都似他一樣,多作一步,我們的家香港就有一個更清潔的環境,所以最後我都是選擇停下來觀察他,並事後去讚賞他這個「小事」 | |
| | |
| | |
| 1C 陳巧悠家長、3D 陳心悠家長
- 體諒別人的需要 – 原來這是北衞教育的目標之一。作為父母,最喜歡看到孩子能體諒別人,因這表示他可放下自我利益或感受到別人的難處,這正是現今孩子稍難做到的事情。期望北衞教育下,更多孩子能關顧別人。
- 以愛完成每一件小事 – 再一次提醒我上帝並不是要我們做大事,而是要以愛完成每一件小事,我也要好好提醒孩子,以愛完成的小事也是很值得欣賞的!
| |
| | |
| | |
| 1C 張靖豐家長
我們十分認同校長所說的「小事」對於小朋友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:這些無數的「小事」將會構成他的價值觀、他的品格和做人處世的態度。
小兒入學後,我們發覺他逐漸的改變着,他放學時第一件事要向我說的,已不是幼稚園時代的內容,例如:今天吃什麼茶點或今天那個同學沒有帶書這樣的事情:而是變成今天幫助了哪位同學去拾回地上的橡皮擦、今天幫助哪位同學找尋遺失了的書本、今天幫助哪同學扭開緊緊的水樽‥‥‥
我們感受到他十分欣賞班主任鼓勵同學們互動幫助的做法,幫人的同學會感覺到滿足感,之後會越幫越起勁,被幫的同學會感覺到溫暖,亦會被感染懂得去幫助別人,那麼他們很快便能夠團結一致、萬眾一心,對學校有歸屬感,在學校的生活更加愉快,學習中有同學們互相扶持,過程會更加有效,我想這便是「愉快學習」的根本,而這個社會,實在太需要懂得自我積極完善,互助互愛的年輕人,願我們同心合力,將北衞的精神發掦開去。 | |
| | |
| | |
| 1C 邱俊晴家長
俊晴遺漏小食盒趣事
小學開學以來家長幫助放置一些適合的小食供兒子在大息時間享用,兒子每次都很興奮躍地打開小食盒,有時候沒有時間享用,例如要到校務處提交文件,有時候上洗手間,認識新校環境等。有一天,回家發現小食盒不見了,原來是遺留在課室裏。結果一天復一天,小食盒仍未取回家,原來回校發現小食盒已放在課室的失物認領處,由於未懂如何處理而未能取回,回家父母叫他提出勇氣,自己取回小食盒便可以了,經過一天天的嘗試,最終他都成功取回小食盒。 | |
| | |
| | |
| 1D 黃崇哲家長
聖經中教導我們:「不可叫人少看你年輕,總要在言語、行為、信心、愛心、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。」願北衞小孩以自己生命影響世人的生命,讓世界變得不一樣。 | |
| | |
| | |
| 2A 曾嘉美家長、2B曾嘉柔家長
我知道耶穌為何要我們像個孩子。因為孩子的心是透明的,純潔的,孩子的愛是無私的。作為母親,我希望儘我所能,好好保護孩子的心。也希望我能時時刻刻作好孩子的榜樣,把愛行出來,愛鄰舍,愛自己。 | |
| | |
| | |
| 2A 黃文寛家長、4A黃千倍家長
當姐弟倆一人拿回一份「北衞家書」,我總是會耐心地品讀兩次!讀完《無法熄滅的「小事」》腦中閃過的是三國時期,劉備教導他兒子「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」的人生哲理!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涓涓細流終將培養出一生的習慣。而習慣又最終影響著命運!我十分贊同校長的言論,在功利的時代我們應該用持續、忍耐和真誠的愛心陪同我們的孩子去完成和做好人生中的每件「小事」。 | |
| | |
| | |
| 2C 姚俊希家長
親愛的校長:
拜讀完這篇文章,讓我回想起孩子的一些行為。他曾把放亂了的拖鞋放回床下,怕妹妹睡醒後下床時找不到,表現出作為哥哥的細心;在郊外當有一隻狗對我吠,他站上前擋在中間,表現出保護家人的勇敢。
作為家長,我也應對類似的行為給予更多鼓勵,讓「小事」得到回報及延續。
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願大家共勉。
俊希爸爸 敬上
十一月十五日 | |
| | |
| | |
| 2C 黎卓翹家長、6D 黎卓曦家長
It's true that nowadays, parents are too emphasize on academic result rather than moral education! Thanks for our principle and our teachers willing to go extra miles for that, I will see that it’s one of the way our God want to show how much he care and love us! | |
| | |
| | |
| 2D Amber Jade家長
每個人都能憑個人的力量去幫助別人,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。 | |
| | |
| | |
| 3B 奚悅家長、6B 奚雋家長
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,都能看到上帝的大能。 | |
| | |
| | |
| 3C 林泳瑜家長、6C 林煒堯家長
今年的小六海外交流團,我看到兒子煒堯雖然因為自己沒被挑選而很失望,但當他知道好朋友可以入圍去交流團,他反過來替好友高興到不得了,我很欣賞兒子的真情,懂得看重別人的快樂,亦可使自己快樂,十分感恩! | |
| | |
| | |
| 3D 黃兆年家長
同學應能體諒別人,有分享服務的精神,培養分辨善惡,擇善固執的意志。勇於承擔,以最大的愛完成每一件小事。 | |
| | |
| | |
| 3D 陳臻源家長
古人云:「一屋不掃,何以掃天下」。是的,連一屋都掃不乾淨的人何能掃天下呢?可見,樂予做小事是何等重要的,做小事能使你成功,同樣,做小事也能敲影你的警鐘。只有做好身邊的點點滴滴才成就一番事業。所以,不要拒絕做小事。走好每一步路,向光輝的頂鋒前進。 | |
| | |
| | |
| 3D 黃焯言家長
我相信人自出生後,人是純潔,人是有愛,如每個人將心裏的一點愛和所有人分享,世界會更好。 | |
| | |
| | |
| 4A 廖逸晴家長
很高興北衞除了學業成績外亦很注重小朋友的德行發展。小朋友是將來社會的棟樑和主人翁,良好的德行更能推廣友愛及推動和諧社會。深深感謝北衞從小便在同學身上播下德行的種子,為更好的將來作準備。 | |
| | |
| | |
| 4C 王懿澄家長
常言道:「孩子是父母一面鏡子。」作為父母,我們要把握生活上每一個細節,以身作則,教導孩子要待人以誡,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,並盡心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,不計較、不自私。從小培養孩子這樣做人處事的舉措,定可協助他們與周遭的人和諧相,互相互愛,把這點「不滅的火」傳揚開去。 | |
| | |
| | |
| 4D 林悅家長
看了黃校長在《無法熄滅的「小事」》一文後,我深有體會:現在的孩子生活無憂無慮,父母及家人無微不至地關照,師長教予豐富的知識。在孩子成長的路上,可以說是一帆風順。在這種情況下,黃校長向我們家長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:以最大的愛完成每一件少事。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「愛」的種子,用「愛」去做我們生活中的小事,關心別人,幫助別人。用永不止息的愛共建一個和諧的北衞大家庭,共建和諧的社會。 | |
| | |
| | |
| 4D 嚴日謙家長
莫看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。一句說話,一個動作,可能對一件事的影響及結果都有所不同,例如:文中的打掃,那只是一個簡單動作,但背後卻是怕環境不好,影響健康,記着每件小事背後,可能是大事的開始,請用愛心一直延續下去。 | |
| | |
| | |
| 6A 羅浚詠家長
確實,現今社會急速變化,一些固有的價值觀和道理好像已不合時宜,但唯獨上帝的道是真真實實,恆久不變。
家中有兩個孩子,可能是因為性別及年齡的分別,同一屋簷下,性格迴異,作為父母,除了盡心、盡力照顧生活起居外,還希望培養出一個善良、積極、有智慧及有愛心的人。
「各人不要只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」上帝的教導無論在甚麼世代,都是最適切的,也常常是我培育孩子的提醒和指引。 | |
| | |
| | |
| 6A 張穎臻家長
本人很認同文章所帶出的訊息。到學校學習,接受教育,獲取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任務。最重要的反而是學習怎樣去做一個全人。學習怎樣用愛去完成每一件事,培養一顆仁愛的心。這亦是我按排自己兩位小朋友入讀北衞小學的原因。學習知識,我相信入讀哪一間學校的成效也是大同小異。但能讓小朋友愉快學習,培養一顆對每樣事物也存仁愛之心,不好爭競奢華,務實有禮,這點我深信北衞小學確能做到。我很感幸我兩位小朋友能有此機會在北衞學習。雖然他們的成績,相比自己朋友們子女就讀成績的傳統名校,仍有一點距離,但我對自己兩位小朋友能擁有善良純真的性格,對事對人也充滿愛心,我感到非常自豪。 | |
| | |
| | |
| 6A 許嘉恩家長
孩子成長程中,學業成績的優異並非最重要。家長應着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,致力建立他們的品德,以愛為基本,盡力去完成任務的做事對人態度,才是他們人生路上最重要學習的! | |
| | |
|